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老人福祉協會

輔具專欄

住一輩子的家

兩千多年前的<禮記.禮運>大同章提到:「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也就是每個人都應該可以在自家中成長、茁壯、頤養天年。但是,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雖然醫療已有長足的進步,卻因為原有的住家環境並對銀髮族來說安全性不足,容易跌倒、進而行動不便甚至臥床,而使得許多人在年老後無法在自家中安養(包括住到老人公寓、安養中心、被子女邀請一起住或改住到電梯公寓等)。但是對銀髮族來說,大部分還是會希望住在已經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家,因為最重要的社交圈與生活購物圈等都不須花心力重新建立,也因此愈來愈多人考慮進行室內設計、裝修,以提升居家安全性(圖1)。

提到室內設計,就不能不提到「通用設計」這個由美國的Ronald L. Mace 教授所提出、強調以「所有人(不只是身心障礙者或行動不便者)」為設計對象的概念,並提出七項原則,筆者依照過往服務銀髮族的經驗,將這七原則依照對銀髮族的居家安全提升的重要性,稍作考慮優先順序排列以供讀者參考:

(1) 容許錯誤:可以將因意外或不經意的動作造成的危害與不良後果降到最低。
(2) 省力:可以在有效、舒適且不費力的情況下使用。
(3) 適當的尺寸與空間供使用:無論使用者的身材、姿勢或行動能力,都可以提供適當的尺寸與空間供其取得與操作。
(4) 簡單及直覺使用:無論使用者的經驗、知識等能力,都容易理解使用方式。
(5) 彈性使用:容納廣泛的個人喜好與能力,包括可接受左手及右手操作等。
(6) 明顯的資訊:可以有效傳達必要的資訊。
(7) 公平使用:對不同能力的人都是好用的、容易購置的,且不會對任何使用者造成傷害或困窘。

筆者基於上述的七原則與優先考量順序,歸納了數項居家進行重新裝修設計時應要考量的點:

1. 地面:

地面最重要的就是平整、止滑、不反光(低眩光)、好清潔。一般而言,未上釉磁磚、未拋光石磚、抿石子或洗石子地面、木質地板等,都有較好的止滑效果且眩光程度小;另外請注意,磁磚或石磚在乾燥與遇水時會有不同的止滑效果,但一般在選地磚時都是在乾燥的情況下,鋪設後才發現遇到水還是很滑,因此建議可以在廠商同意的情況下潑水測試後再選擇止滑效果滿意的地磚。如果有地面有高低差(尤其是平房或老舊公寓的浴室),較低者可以用鋪水泥、釘小斜坡等方式順平(圖2),若較高則請將此高低差視為一階階梯,階梯前緣應該要有與地面顏色差異明顯的警示條,並且應該要有扶手或穩固的家具可以在上下時扶持。

2. 防滑措施:

當尚未考慮更換地磚時,建議可以使用各式防滑措施。常見的防滑措施包括使用防滑貼片/貼條(以每一步踏下去都有部分腳掌可以踩在貼片/貼條上為原則設置,空隙愈少、效果愈好!)、防滑噴劑、防滑墊等,但請注意大部分防滑產品都有其使用期限與特定使用方式,為了保有良好的防滑效果,請務必要按時更換產品或重新噴灑防滑噴劑!

3. 門與門檻:

為了確保未來各種行動不便狀況發生時都可以通過,建議門的淨寬至少要80公分(圖3),並且盡量不要設置門檻!如果浴室、廚房、陽台等空間使用時會有水溢出,則建議裝設截水溝(圖4);若地板狀況不適合裝設截水溝、或是因為其他原因(如:同住者認為有門檻風水比較好…等)決定裝設門檻,則建議設置高度為3公分以下,並且門檻兩側應要導圓角或斜角,以利未來需要使用輪椅等輔具時方便進出。

4. 照明:

由於銀髮族的眼睛對於光線的調節速度較慢,因此照明不足或突然太亮對於銀髮族來說都容易看不清楚,因此建議各空間都應該要注意燈光亮充足,如果有燈泡不亮、閃爍等狀況時應盡速更換;夜間臥房、走道、廁所、廚房等空間應該裝設感應式小夜燈,小夜燈應照射地面、避免直射眼睛;電燈開關皆應有亮燈或夜光指示功能,以利黑暗中操作。

5. 椅、床:

無論是椅面或床緣,都應該要足夠的支撐性、不應一味追求柔軟,以利站起;高度建議在40至45公分間,若銀髮族身高很高或很矮,則椅面與床面高度建議為小腿長加3至5公分較有利站起/坐下。

6. 通道:

一般來說通道寬度建議為90公分,並且通道兩側皆應有扶手提供支撐。然而考量一般住家空間有限,靠牆處通常都用來置物,因此若是銀髮族行走時僅有時會不穩、體力較差、且手部抓握能力佳,亦可於走道邊設置一整排高度約80至85公分且穩固的櫃子(須注意邊緣不可有銳角),除了櫃子本身可作為收納用,櫃子上緣亦可作為行走扶持用,亦可避免扶手本身常被標籤化為失能者專用、銀髮族排斥使用甚至拒絕裝設,反而在行走時完全沒有東西可以扶持而跌倒。

以上數點建議可供讀者作為居家環境改善時的參考,但若是決定要進行全面修繕,仍建議讀者應請建築師或室內設計師提供更專業的建議,才能夠同時兼顧居家環境安全與建築物結構穩定喔!

本文來源:本會第71期《銀髮世紀》季刊
本文作者:張詠家,時任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輔具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