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老人福祉協會

長照專欄

迎向高齡社會的安全安心生活環境-參與中華民國老人福祉協會日本參訪團心得

  依據衛生福利部高齡社會白皮書,我國83.5%的高齡長輩為尚可自立生活的亞健康者,僅16.5%為需要照顧的失能者,加以年輕世代少子女化或無子女化趨勢漸為普遍,如何推動涵蓋健康、亞健康及失能高齡者之友善空間,並協助身心不便者自立生活的支持性環境,是建築環境規劃重要思考面向之一。

  在這方面,日本是亞洲各國中最早進入高齡社會的國家,預計2025年,每5.5人就有1人屬於「團塊世代」(指戰後嬰兒潮的日本人),且屆時年紀已達到75歲以上的高齡者。為此,日本展開各項因應措施,建立「地區總括性支援體系」、「活化社區共同體」及形塑「自助、互助、共助、公助」三個向度,作為支持高齡者在地區自立生活的重要基礎。自2005年起,以全國市町村(為日本最底層的地方行政單位,等同台灣的鄉鎮市區)設置「地區總括性支援中心」為中心據點,以成人步行30分左右可抵達的區域為範圍(約中學學區),提供高齡者生活的「綜合諮詢、支援」,社區「照護管理支援」及「預防照護的照護管理」等。

  在此「總括性照護體系」理念架構下,日本各級縣市政府皆有不同的因地制宜推動策略,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柏市豊四季台團地」位於千葉縣柏市豊四季台地區,該地區2012年人口6,028人,其中65歲以上人口超過40%。因此柏市政府在2010年5月成立「柏市豊四季台地區高齡社會總合研究會」,如圖1所示,包含柏市政府、東京大學高齡社會總合研究機構與獨立行政發人都市再生機構。並成立三個委員會:「居家醫療委員會」、「人與人委員會」與「居住.移動委員會」,以建構兼具「區域完整照護體系化」與「具生活意義的高齡者就業」,實現「邁向長壽社會的鄉鎮」為目標。

  柏市豊四季台團地是一項結合學界、縣市政府及法人機構力量推動的實驗計畫,如圖2所示,以實現在地老化為目標的規劃理念涵蓋三個面向:
一、「醫」:地域醫療據點整備及保健系統、在宅醫療系統開發、提供具有服務功能的高齡者住宅建設等六項事業。
二、「食 / 職」:雇用高齢者的「元氣活躍街區」,提供高齡者在近便的地域工作、創業,例如進行「農業」生產、「生活支援」、「育兒」、「地方餐飲」等六項領域事業。
三、「住」:居住支持的系統。

▲圖1:柏市豊四季台地區高齡社會總合研究會組織架構(資料來源:日本UR都市機構)

▲圖2:實現在地老化-對應超高齡社會的3要素(資料來源:日本東京大學(2015))

▲圖3:營造長壽社會概念(資料來源:秋山弘子(2015))

  如圖3所示,這項以「營造長壽社會」為宗旨的實驗計畫打破了傳統以醫院為核心的高齡照顧模式,轉由居家及社區為主要生活場域,由各地域建構出社區無障礙生活圈之整備,社區營造計畫包括提供符合各樣需求的住宅,導入整體性醫療及照護系統包括基層醫療診療所、日間照護中心、24小時的居家照護等。因應高齡者視覺及反應力等功能退化,重新檢視道路規劃,引進對高齡人士友善的交通工具例如銀髮族小型電動汽車、社區巴士等,並運用健康管理、網路購物、遠距醫療等資訊與通信科技技術。此外,提供高齡者在社區的就業機會,可能是延續過去的專業發揮所長,或者從事符合社區需要的產業,不僅增加經濟收入,減少對子女的依賴,更可避免孤立,增進人際關係及社會參與,並增進生命意義。最終目標為協助高齡者「延長健康壽命及生活自立的時間」、「延長健康壽命及生活自立的時間」、「打造即使體弱也可安心生活的環境」。

  此行參訪柏市豊四季台團地之都會區集合式住宅照顧服務機構,目前由日本Cocofump學研機構得標為總經營者,並招募相關照護廠商或團體進駐,除了經營亞健康及失能高齡者住宅之外,也引進提供社區高齡居民服務的照護設施,並在低樓層設置柏西口地域包括支援中心,建築物配置包括:
一、高齡者住宅:Cocofump附居家服務的高齡者住宅(包括可自立生活棟及需要照護棟)。
二、高齡照護設施:Cocofump柏豐四季台團體家屋,小規模多功能居家照護中心Nagomi、定期巡視・隨時應對型訪問照護看護Yasuragi、訪問照護Relief、生活支援服務Relief,Sugi訪問看護站豐四季台、Sugi照護計畫中心豐四季台。
三、醫療設施:Kuwano診所、豐四季診療所、豐四季藥局。
四、柏西口地域包括支援中心。

  本活動實地參觀Cocofump附居家服務的高齡者住宅的公共集會空間,及需要照護棟的單人房型居住單元設施、及介護浴室設備等,居住長者皆有獨立的套房,配置符合高齡者人體尺寸的家具,各樓層設有洗衣房、機電設備及簡易服務站等,餐廳及公共交誼空間集中設置在一樓,提供鄰近的小規模多功能居家照護中心、團體家屋等彈性使用,在各個走道的節點設有小型沙發休憩區、各項活動公布欄、餐點菜單、電影播放節目表等,入口、走道及地面皆為防滑順平,門外走廊設有安全扶手,皆符合無障礙設計需求。

  最後,綜整前述柏市豊四季台團地營造長壽社區的特色,可供建築環境規劃領域借鏡參考:

一、推動安全之友善環境:

  過去,建築業界對於「無障礙設計」的思惟較偏重於協助身心不便者(特別是失能的輪椅使用者),卻略了為數更多的亞健康高齡者的廣大需求,這群身心機能逐漸退化但尚未失能的使用者,需要的是友善貼心且可支持預防保健活動使用的無障礙環境,例如身體不便者如使用拐杖者、有人工造口或有更衣需求者、及需不同性別家人陪伴如廁者,以及順平的通路、路徑旁的休憩座椅、減輕支撐握力負擔的扶手,清晰易辨認的導引標誌等,以及視覺或聽覺退化者等,亟需更細緻的考量他們的需要。

二、推動智慧安心社區:

  其次,運用ICT引入智慧產品和技術,應用網路、雲端及物聯網等技術,提供住民更高品質的數位生活,包括溝通互動、健康管理、網路購物、遠距醫療、安心支援系統等面向,提昇生活效率及品質,實現安心及維繫人際關係的功能。未來更可整合智慧能源、水資源、社區管理、社區健康與照護、安全防災、及其他智慧生活等,提供客製化之整合性、永續性服務,創造長者幸福有感活力老化的生活。

三、建置社區無障礙環境生活圈:

  最後,對高齡者友善的生活環境應是全面且連續的,從個別建築物向外延伸,擴充至社區及城市尺度,統整個別建築單元空間、建築物、騎樓、人行道與都市公共設施等,打造涵蓋點、線、面的適居環境。不僅如此,環境設計應考量高齡者日常食衣住行育樂、就醫、照護至終老等需求,並從關切使用者「身體無障礙」層次提升至「心靈無障礙」境界,促進高齡者身心健康,達成增加健康年數,促成在地老化之目標。

本文來源:本會第70期《銀髮世紀》季刊
本文作者:靳燕玲,時任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