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老人福祉協會

長照專欄

淺談銀髮族和相關政策

  銀髮族相關的政策很多元,不是有限的篇幅可以詳述,筆者最近被邀請以輕鬆和避開學術的方式,分享自己隨想的銀髮族相關政策和議題,整理如下,因為簡要,點到為止,用意也不在提出解決之道,不完整之處在所難免,純屬個人淺見,不代表協會立場。

壹、人口趨勢相關衝擊

一、人口老化趨勢:
  人口老化是許多國家的趨勢,和已開發國家比較之下,台灣的老年人口比率並不算高(剛超過11%),但是老化速度特別快,能夠因應的時間比較短促和急迫。

二、撫養比的上升:
  生育率超低,少子化問題超級嚴重,形成「生之者寡、食之者眾」或者「支撐人口」不足之窘境。衝擊到的層面頗廣,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都受到衝擊。例如:社會保險主要是由工作人口支撐依賴人口,人口結構的變化可能讓這些制度的永續性受到衝擊。

貳、老人照顧相關議題

一、失能人口上升:
  壽命延長和人口老化使得健康照護系統的負荷加重,老人是健康醫療服務的主要使用者,老化也使得失能人口數目上升,需要長期照顧的人數日益增加。

二、長期照顧議題:
(1)醫療化思維:
  醫療照護可以分為急性、亞急性、長期照顧三個類型,長期照顧主要是生活上的照顧,但是很容易被醫療模式主導,造成照顧主軸的偏誤。
(2)品質的議題:
  政府目前是以評鑑方式確保品質,有某種程度的可信度,但是一年一次,又可以透過書面資料強化成績,再加上資訊不透明,消費者和民眾的參與嚴重不足,權益的保障仍有很大的落差。
(3)民眾的選擇:
  民眾的選擇可能依循某個偏好層級,從配偶子女、親友鄰居、居家或日間照顧、到機構式照顧的順位,主要還是偏好自家人的照顧。協助民眾做彈性和自由的選擇照顧模式是社會的責任,除了透過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的協助之外,進一步建置完整的照顧服務的連續體和配套政策,讓民眾有彈性的選擇,是政策必要的目標。

三、家庭照顧議題:
(1)家庭自己扛:
  台灣目前的長期照顧政策主軸還是定位在「家庭照顧」的「殘補式」政策,大多數的老人由家庭自己照顧,照顧者只有少許服務和補助(照顧者津貼),購買服務的補助雖然已經擴充到一般戶,但是仍然有限,對於瀕貧或者關係疏離的家庭的長者而言,可能流於無人照顧的窘境。
(2)性別的議題:
  大多數的家庭照顧者是女性,配偶、女兒、媳婦等,長期照顧的議題因而是女性權益攸關的議題,照顧帶來的負面結果很多元也很嚴重,身體、心理、社會、財務都受到衝擊,不少照顧者又成為上有老人和下有子女的「三明治世代」。
(3)外配的幻滅:
  不少外籍配偶到台灣來並不知道夫家實情,夫家可能隱瞞負向的問題,除了丈夫的社經地位與身心狀況之外,可能還要擔負不少家庭照顧的責任,再加上下一代的到來,三明治的情形更為嚴重,需要更多的關懷。
(4)外籍監護工:
  台灣是全世界最依賴外籍看護工的國家之一,外勞從引進至今年年成長,看護工也不例外,只增不減,相關的議題值得關注:看護的人權、照顧品質和監控、過度依賴、未來不再引進或減少引進的問題(2017年印尼不再輸入),目前想要以時薪或者由民間機構監督和派遣的做法,是否真的能夠改善上述的問題,民間團體仍有諸多的疑慮。
(5)失智的照顧:
  失智長者人數逐年上升,2011年大約17萬人,因為問題行為的干擾,成為家庭照顧的重大負荷。

四、長期照顧保險:
(1)無可擋趨勢:
  以「社會照顧」觀點取代「家庭照顧」,從殘補式制度轉變成為全民補助或社會保險(風險共擔)的制度,長期照顧十年已經5-6年,居家服務補助擴及一般戶,目前規劃的長期照顧保險,屬於正確的發展趨勢,問題是政策的周圓性和何時開辦。
(2)最近的發展:
  從幾年前進行的規畫案可以看出可能採全民納保的方式,可能規定20歲開始繳保費,就像健保服務的使用都有部分負擔,保險人可能是中央保險局或縣市政府。最近不斷有「消息」傳出五年後可能會開辦,問題是整個規畫過程仍有許多的議題沒有確定,尤其是服務系統的建置、人力不足問題、外籍看護工的議題,保險法和服務法通過立法似乎也遙遙無期,這些議題沒有清楚的討論和確認,只想趕快實施,貿然讓保險上路,實屬不智。

參、經濟安全相關議題

一、年金的議題:
  年金議題的沸騰逼得政府不得不進行改善,只是改革只有半套,職業類別不公平的問題更為嚴重。另外比較被忽略的則是弱勢族群的國民年金問題,目前繳費比率已經降到六成,強化宣導是不可少的功夫。

二、貧窮的議題:
  老人貧窮問題從低收入的數目看來(大約一萬五千人)似乎不嚴重,但是貧窮的判定標準嚴苛,尤其是以家戶總所得計入,有些老人除了子女的收入之外,媳婦女婿的收入也計入,使得不少「瀕貧」和「近貧」老人無法計入,由於台灣的設計是以家庭尤其是子女供養為主軸,少子化和孝道式微都衝擊到老人的福祉。

三、人力的資源:
志願服務和工作機會是老人人力資源的主軸和方向,目前老人的志願服務的量能頗為不足。至於老人的工作權利則很明顯的被忽視,這和高齡化社會勢必依賴老人投入職場的趨勢明顯地相互違背。日本在1970年代就通過高齡者再就業法律,鼓勵企業雇傭高齡者從事半工時半薪資工作,成立了銀發人才中心,媒合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肆、社會心理相關議題

一、老化和適應:
  老化的問題需要準備和學習如何因應,目前相關的服務還是很不足夠,老人相關的心理諮商服務很缺乏,或許老人也不覺得自己需要學習適應老化,老人學苑和松年大學很少含括如何適應老化的課程與主題,有需要予以強化。

二、老人的家暴:
  老人暴力的問題逐年倍增,如果加上「黑數」,問題更為嚴重,主要類型包括身體、精神、財務剝削、疏忽、和遺棄,相對人主要是子女,尤其是兒子,受虐老人很少通報,不少是旁人看不過去才通報,主要原因是家醜不可外揚,自嘆沒把孩子教好,通報可能傷害孩子的未來。另外,就是畢竟以後的日子還是要依靠孩子。目前的服務系統主要是以「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負責身體和精神暴力類型的問題,老人業務單位負責疏忽和遺棄的問題,未來比較可行的措施應該是比照婚姻暴力和兒虐,例如:日本的做法,通過老人專屬的保護法令和成立老人專屬的保護服務體系。

伍、歧視和雙老的議題

一、偏見和歧視:
  偏見或歧視都必須放在老人整體的人權予以檢視,以聯合國1948年的「世界人權宣言」和人權公約觀之,主要是維持基本生活水準之所得、地點/設計/價格適當的居住環境、依個人意願參與勞動市場的機會,1991年的「聯合國老人綱領」提出老人五項權利,包括獨立、參與、照顧、自我實現、與尊嚴等,這些必須含括老人生活的各個領域,尤其是工作機會。目前企業徵人啟事經常很明目張膽的設定年齡限制,明顯的遂行年齡和老人歧視。

二、租屋的困難:
  老人租屋困難成為老人人權的一大問題,不少房東害怕高齡長者健康和生命的問題,拒絕租屋或續租給長者,崔媽媽的服務或許有助益,但是重點還是結構性問題,主軸還是長者住屋人權的確保的議題。

三、雙老的議題:
  隔代教養家庭比率有上升的趨勢,尤其是老人照顧智障子女或孫子,其中又因為被照顧者進入老年階段,形成雙老的問題,目前聯合勸募有針對這些族群成立的方案之外,其餘相關的服務方案幾乎沒有,值得關注。

本文來源:本會第55期《銀髮世紀》季刊
本文作者:張宏哲,時任本會理事長、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副教授